可製作出不易溶化變形硬肥皂的油


  這是由椰子的鮮紅色果肉榨成的。從是否經過脫色精製可分為紅色(紅棕櫚油)和白色(白棕櫚油)。


  製作肥皂主要是使用脫色精製的白棕櫚油。溶點在植物油中很高,27℃ 到50℃ ,雖然依季節而異,但在室溫是半液狀或固體狀。而且含棕櫚酸40﹪,因此能製作出硬又不易溶化變形的肥皂。完全沒有起大泡沫的能力。


  市面出售的化妝肥皂,長久以來的標準調配比例是「20﹪的椰子油、80﹪的牛脂」不過使用棕櫚油取代牛脂而標榜「植物性」的製品越來越多,因此市售肥皂使用很多。


  含油酸40﹪左右,因此有相當程度的保濕力,但有報告指出,棕櫚酸對皮脂腺的活動沒什麼幫助,因此建議多調配對皮膚有益的其他種類的油。


  依棕櫚油的種類,溶點不同,出現硬度的效果也參差不齊。在製作肥皂時,最適合的溶點是40℃ 到42℃ 。


  只需調配到整體油的10﹪,就能產生硬度,出現抑制溶化變形的效果。家庭用的食用棕櫚油價格很高,對肌膚並無特別效用。在歐美,尤其是美國,因為價格很便宜,而且偏好非常硬的肥皂,故如果是手工皂,通常加30﹪到60﹪左右。


  未經脫色精製的紅棕櫚油,數年前起就能在日本買到名為「CAROTINO」的油。含豐富天然的葫蘿蔔素和維生素E,具備白棕櫚油所沒有的「有助於修復傷口或粗糙的肌膚」,對皮膚的效用很大。


  不僅可用於受傷,對面皰或肌膚粗糙,以及油性肌膚用的肥皂也有效果。完成的肥皂呈現葫蘿蔔素漂亮的橙色,而且有紅蘿蔔的香味。


  紅棕櫚油如果調配60﹪以上,使用時擦在毛巾上會染色,這是天然葫蘿蔔素的顏色,對肌膚有益,也洗得掉,不必擔心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